close

- 伊底帕斯情境並不是直接或單方面由生理決定的。這是一種客體關係的經驗,在此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對於孩童的發展有著因果關係的決定性影響。從伊底帕斯情結衍生出來的心理過程和性別人格特質,乃是本於家庭結構和家庭關係。

家庭關係和伊底帕斯經驗
- 佛洛伊德 : 女兒會對父親產生幻想,覺得父親在誘惑她們,這主要是因為她們正在改變所愛的客體,而不是父親本身的感覺和作為。「母親無法避免將孩子帶入陽具階段,我認為正是因此,女孩後來幾年的幻想中,父親總是化身為性的誘惑者。當女孩想要脫離母親,她就將其進入性慾生活的目標轉向父親」。
  - 佛洛伊德之所以急於為父親脫罪 : 
    - 原先乃是因為發現很多歇斯底里官能症的女病人所說的父親誘惑其實都是幻想
    - 也可能部份出自佛洛伊德本身的人格。最先促使他提出伊底帕斯情結理論的,正是他對自己父親所懷抱的 (有意識) 盛怒。
  - 他忽略了相互回應的可能性 - 父親沒有實際地誘惑,並不表示他對女兒沒有誘惑的幻想,或表達此種幻想的行為。
- 特瑞絲.班妮迪克和葛列格里.茲爾伯格 (Gregory Zilboorg) : 亂倫的原慾幻想最先可能是出自父母,而非孩子。尤其關心佛洛伊德所極力否定的,父母親本身對於誘惑的幻想。
  - 最初的母系家族系統其實仍在為父權服務,因其禁止了核心家族成員之間的亂倫,卻放任父親與女兒之間的亂倫。

  - 班妮迪克 : 「有心理和生理能力去激起性衝動及對其後果之恐懼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父母對這些衝動的感覺,會傳達給孩子。對孩子產生的性驅力是很普遍的,社會並不允許這種亂倫的願望,因而父母會壓抑,但孩子往往可以感覺到父母的無意識感覺與幻想。在這種情況下,這些感覺必然充滿了罪惡感和衝突,這對孩子來說更加難以抗拒。
  - 茲爾伯格 : 父親為了在性上面獨佔女人的原初自戀與虐待狂動機,以及他很介意母親與孩子之間的連帶,以及孩子可能削弱了他本身的重要性。孩子並不會喚起父親的柔情,而是造成一種被侵入的憤恨 : 「即使是當今文明世界中的父親,仍對自己的孩子有著一種根深蒂固的種族起源上的敵意。這種對自己孩子的無意識敵意,是在男人身上很普遍的臨床發現」。
  - 班妮迪克 : 有足夠的臨床證據支持「父親將逐漸長大的兒子視為敵手,因此心懷怨懟,恐懼自己傳給兒子的男子氣概」。父親必須去壓抑自己對兒子的攻擊衝動,尤其在同時必須限制自己對女兒的原慾衝動。
- 孩子之所以會出現伊底帕斯情結,並不是因為其改變愛慾區域和驅力方向所致的內在生成作用。這主要乃是社會結構和家庭關係的產物;而家庭關係的形構主要建立在父母的超我與心理衝突。
- 兩個世代買成員產生了有意識與無意識的衝突。在此同時,兩個世代都必須確保,這樣的性成熟不會導致亂倫,且必須是異性戀的取向。父母有一些感覺、幻想和行為方式,會傳達給子女他/她們對於性特質的看法,可能也包括他/她們對於男女性器相對價值的看法。

後伊底帕斯性別人格 : 重述
- 兩性的孩童最初都是戀母的。
  - 基於很多多重因素決定的原因(但不是天生的),女孩確實會產生陰莖羨幕,確實壓抑了她們對陰道的認知,因為唯有如此方能爭取她們異性戀的母親;因為陰莖象徵了脫離全能母親的獨立;作為一種防衛機制,以抗衡對於父親的性慾幻想。
    - 因為她們從父母那得到了一些訊息,指出陰莖 (或作為男生) 是比較好的,或感覺到母親本身對自己性器官的衝突;以及因為陰莖象徵了父親與男人的社會優勢。
  - 心理分析對陰莖羨慕起因的唯一說明實在荒謬,就是佛洛伊德最原始的宣稱 : 「當女孩一知道存在著其他的性器時,馬上就決定她也想要一個陰莖」。
  - 但很有少證據真的指出,陰莖羨慕縱貫了女人的生活,女人真的因此充滿了羨慕、嫉妒、虛榮和吝嗇。
- 由於親職結構的失衝,男孩女孩所需面對和處理的議題並不一樣 : 
  - 對於男孩來說,主要的議題是性別的認同,達到對於父親的個人男性認同,以及一個穩固的男性自我,和對女人的貶低。
  - 對於女孩來說,則是關於心理性慾的發展,取得異性戀的特質。

- 伊底帕斯情結的主要重要性其實並不在於確立性別認同,以及社會適當的異性戀特質,而是在兩性個人中建立了不同形式的「關係潛能」。
  - 特定的內在人際世界在孩童心中形成,並藉此創造了外在的人際關係世界。
- 由於早期的母女關係,女孩對於自我的原初定義中已經建入了一種「同理心」的基礎,男孩子則不然。
  - 女性的內在心理客體世界比男性的複雜多了。雖然大多數的女人過了伊底帕斯情結之後都會成為愛慾上的異性戀,但對異性戀的愛和情緒投入卻沒有那麼絕對。在情緒上,男人對她們來說似乎還是次要的。
  - 性器異性戀衝動,以及異性戀愛,呈現了不同的發展。在性器異性戀衝突的發展上,女孩的父親的誘惑行為扮演了一種啟動的角色。女孩長大後通常都是愛慾上的異性戀,這可能只是源於 (某種) 構造上的雙性戀特質,或適當角色扮演的自我說服與學習。


結論
- 由於女人的獨司母職,女孩和男孩在長大後的關係經驗呈現了失衡的狀態,這解釋了女性和男性人格的差異,及其所引起的關係能力和模式。 (跟金星、火星無關)
  - 女性人格比較不是建立在對於內在客體的壓抑,以及自我的固定與嚴格分割,而比較建立在外在關係的保留與持續。透過保留對母親的前伊底帕斯依戀,成長中的女孩對自我的定義和感覺是一種別人的延續;她們對自我的經驗仍保留了自我界線的彈性與滲透。
  - 男孩對自己的定義則比較分明與獨立,有著比較嚴格的自我界線與分殊。

- 女人的自我感是和世界扣連的,基本的男性自我感則是分立的。
- 男性人格的定義比較是在於對於關係和關連的拒絕 ( 拒絕女性特質) ,女性人格對自我的基本定義則是在關係中的自我。因此,關係的能力與執著在女人的發展中得到了延伸,在男人的發展中則被切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pixnetinpen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