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望作為一種文化實踐
- 現代人對伴侶、對生活、對兩性關係欠缺激情大失所望,這不僅僅只是一種私密心理經驗或賀爾蒙決定論的表現,備失望」更是現今最主流的情感修辭。
- 「現代兩性關係欠缺情感安全感」,也就是說,現代人始終站在失望邊緣。
- 「失望」不光是現代愛情的一大特點,似乎也成為現代人意料中的事。
- 班納迪克.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想像的共同體>> : 人類想像共同體的方式各有不同,不一樣的原因不在真假對錯,而在風格不一樣。
- 想像是具有特定文化形式的,有了文化形式,想像才能夠以特定方式跟現實連結。換句話說,失望本質上跟想像活動無關。
- 當想像變得更寫實 - 著眼於真實的日常對象 - ,當想像變民主 - 想像的內容基本上是人人皆可獲得的體驗或對象 - ,人一直在想像的期盼和日常生活的侷限之間擺盪,始終為此所困擾。愛情經驗之所以難以擺脫失望,正因為現代人愈來愈常在愛情領域裡運用想像,想像跟日常生活的關係也更加堅固。
- 失望分成兩種 :
1. 一次性事件 (如 : 遇見某個不符合我們期望的人)
2. 延續很長一段時間的模糊情感。在日常生活之中逐漸累積起來的。
失望的人生
- 若要使一段經驗在經歷當下或於記憶中是欣喜愉快的,那麼,我們需要用文化形式和認知形式來組織經驗。
- 記憶在處理經驗時,會抹掉其中某些面向而獨厚其他面向,導致我們只記得那些「符合腳本」的元素,所以想像所創造的預期只會符合某些形式和形狀的經驗,就算實際體驗過後,我們依然只記得符合預期的部分而忘記其他面向的經驗,或予以負面的評價。
- 失望,不是沒能力在實際經驗裡找到內心所期盼的(美學)形式,不然就是難以在現實生活中維持這種形式。
日常生活的失敗
- 現實在本質上必定欠缺滿足想像的資源。如果真的是這樣,那麼,為什麼?
- 傳統認為,婚姻會觸礁是因為多數人既想要穩定的安全感卻又一心渴望冒險。大家醴遍認為安全感難以跟激情兼容並存,甚至直接導致激情消失。
- 安全感,其實是日常和家庭生活深刻理性化所造成的結果,也是為因應家庭持續運作而衍生的任務和服務常態化所產生的效應。
- 家庭生活的理性化體現在時間紀律上(定時起床、定時回家、定期帶孩子參加活動、在既定時間內用餐、定時收看新聞或喜劇、訂一天採買糧食、規劃社交活動、事先排定休閒時間......)和空間理性化上(在高度受控制的購物中心內購物;居家空間的規劃趨向同質化,依照功能、用途做合理隔間與安排;住在有監控、遠離潛在混亂源的街鄰巷坊內......)。
- 現代家庭生活具有高度預測性,這種預測性是靠一組配置和組織日常生活的制度所設計出來的 : 送貨到府;電視播放常態性節目;社交活動,且活動泰半是事先規劃好的;標準化的休閒和渡假時間。
- 日常生活全面理性化,卻容易使人落入失望的境地,因為人會不停地、永無止境地拿自身的生活,跟那些廣泛流通、唾手可得的情感刺激和情感表達的理想模式做比較。
- 觀看完美體態影像,容易對一個人的自尊心和自我概念產生負面影響,因為影像彷彿暗示觀眾說,別人可以輕易練就完美體態(故具競爭力),別人也認為完美體態十分重要(具有規範效力的合法性)。
- 媒體影像變成失望的源頭,似乎間接暗示「別人對我們抱持種種期待」和「別人比我們更有成就」。
- 愛情意向如此氾濫、普遍,人很可能被灌輸一個觀念 : 別人談情說愛,出雙入對,而我卻形單影隻;愛情太重要了,是成功人生的必備條件。如此所誘發的不滿,極可能助長長期失望。
摩擦
- 除了安全感和理性化外,現代人在日常家庭生活裡也累積不少摩擦和不愉快。夫妻之間起爭執,吵的不外兩件事 :
1. 個性起衝突
2. 做事的方法起衝突
- 現代日常生活為什麼會成為培養「牢騷」的沃土?正因為現代人透過我們所謂的制度化密切感和親密感來組織家庭生活。
- 親密感是經由好幾種語言策略營造出來的,目的是為了拉近兩人的距離 : 揭胋更深層的自我;向彼此傾訴內心深處的祕密;敞開心扉,揭開一個人的內心世界;同床共枕;多半將休閒生活當作是兩人共度時光、共享空間的基礎。
- 休閒生活的驚人擴張,恐怕離不開現代男女愈來愈常把休閒生活當作結識新對象、建立共同體驗、從而熟悉彼此的契機。
- 為了建立雙方的熟悉感和理性化的日常生活,不得不用特定的方式將人的自我加以制度化 : 消除對方的距離感、不熟悉感、不可預測性。
- 然而,熟悉感和近距離接觸的追求實際上引發更多牢騷。
- 研究顯示,遠距離愛情比近距離關係更穩定 : 伴侶如果兩地相隔,比較容易理想化對方。
- 然而,十九世紀的伴侶不一定非得睡在同一間房不可,各有各的休閒活動,更不會持續交流彼此的感情和內在感受。
- 當時認為兩個自我應當努力「提升」自身與對方。這點,與當代追求親密感和近距離接觸的常規和文化模式形成強烈對比。
- 研究人員在分析許多夫妻日常生活的結構時寫道 : 「夫妻藉由日常交談,『查核彼此的性慾、渴望、態度;發表各自的價值觀、揭示份內應該做的事、發掘依附的型態與風格;不然就是兩人談天說地,從大量話題之中,巧妙且開誠布公地透露自身看法,找而對方話中的意義與線索』。實驗證據好像證實了日常交談的重要性。」
- 親密感和近距離接觸一旦被制度化,摩擦與失望便接踵而來,導致伴侶不斷把注意力放在彼此身上,較少注意情感的文化型態上。
- 為什麼距離能夠創造理想化效果?
- 距離可以啟發「另」一種意識型態 : 回想起美好的經驗,並傾向以美學暈映來組織期待和預想。距離較容易使人根據記憶腳本和認知形式來編織雙方碰面的期待和預想;記憶腳本和認知形式擅長美化日常生活,可以融入日常現實的認知開放性。因為人如果跟定義明確、風格鮮明的(美學)形式互動的話,較容易產生情感,距離之所以能提高感情的強度,正因為人是以清晰明確的認知模式來組織它。
心理本體論
- 大家普遍有個根深蒂固的觀念,認為人如果想像浮濫、期待過頭,將難以面對現實,況且,「期望」本質上就是不切實際的。
- 期待與現實會出現這麼大的落差,人往往以為期待膨脹才是真正的罪魁禍首,因此如果要消弭兩造之間的鴻溝,應當由此下手。
- 常見剖析當今佳偶難尋的困境時,常要求女性降低她們的期望 : 「女性必須學習欣賞男人的好處,對方或許不是理想的白馬王子,不符她們苛刻的要求,但最起碼知道這人跟自己相處得來。」
- 令人對現實世界感到失望的核心機制有很多,其中一個正是所謂的「自我之心理本體」 - 就是接近別人時,定對方擁有穩定、已知、叫得出名字的心理特質(例如 : 溫柔、獨立、堅強、幽默風趣.......) - 心理本體論所引發的效應,絲毫不遜於好萊塢意象。
- 自我都有固定屬性,所以每個人必須認識自己的固定屬性,並看到、察覺到別人的固定屬性,以便與對方交易、往來。結果導致大家都在尋找品質明確、可靠、穩定的人。「自我」和「兩性關係」被本體化的情況尤其嚴重。
- 找對象的動機是被自我的心理本體激發出來的,對自己的理解與認識是高度穩定的,且是透過精神本體而確立、固定下來的。藉此,評估潛在對象。
- 現代人重視小細節,仔細觀察對方的行為與認同,是因為用來固定且難以妥協的認知類別與界線。人們傾向把人際互動裝進固定的心理特質和人格屬性裡。
- 這種只花一分鐘的時間便以瑣碎細微、心理學化的模式(像是講話的口氣、身上的配件、左邊第三根鼻毛外露、愛打電話給媽媽的媽寶......)評估別人的歪風頗為猖獗。
- 這繼而衍生了全新的文化類別,稱之為「兩性關係」。兩性關係已經逐漸取得了其特有的文化地位,跟人的文化地位不同。
- 心理自我是固定的,擁有恆常不變的特質,這些固定特質又會創造兩性關係;兩性關係是某種認知建構,應當可以顯現和表達兩人的心理實體。
- 如果要評估一段「關係」,必須依據幾項標準來檢視 :
1. 雙方關係進展順不順利,有沒有貼近兩性關係腳本?
2. 重視享樂主義原則,檢視這段關係提供了多少歡愉和幸福感。
- 情感工作對兩性關係進行反思式監控,這反映在交談、抱怨、請求、表達需求、理解彼此的需求等實踐上。情感本體透過「跟別人比較」這種社會心理學過程而間接與媒體上所呈現的理念和故事較。更重要的是,為了監控兩性關係,情感本體開始制訂各種的監視工具,不斷將自身關係拿去跟「關係應該怎麼樣或可以怎麼樣」做比較,對自身關係嚴加批判,並將兩性關係未能發展成它該有的樣子怪罪到自身關係上。現代浪漫關係不斷落入這種本體論式評估當中。
想像與網路
- 網際網路無疑讓浪漫想像的風格出現重大改變。現代文化起碼創造了兩種預期式想像 :
1. 預想的基礎是由大量影像、故事、商品所構成的合成品。
- 例如,嚮往一場依照特定順序而展開的愛情邂逅,或渴望高解析度的視覺畫面,如浪漫親吻或浪漫晚餐。
2. 預想式想像則是被某種企圖創造出來的,即用技術去虛擬營造和模仿實際經驗的企圖。
- 線上遊戲和網路約會網站等等,都是為了營造和模擬實際的性/浪漫邂逅。
- 網路想像並不是反對現實,而是反對以身體為基礎、以直覺式情感為基礎的想像。最終,我們始終覺得「愛情」最特出之處就在那獨一無二、令人神魂顛倒的濃烈情感,不過現在的情況已經不同,那份濃烈、獨特的感情早已被數目龐大的潛在伴侶給淹沒了。
自成目的之慾望
- 慾望、想像與現實相互結合的難度愈來愈高,主因是 :
1. 想像日趨風格化,以特定文本和技術作為想像的基礎,這些文本與技術可以激發虛構情感、促進認同,並將敘述公式和視覺場景事先勾勒好。
2. 民眾平常已經習慣文化分類和認知分類,久而久之,便很難把實際的浪漫經驗和親密關係組織成整體認知形式。結果反而使得幻想和想像獨立發展,跟實際對象脫勾。
- 想像與白日夢不僅自然生成、獨立於實際對象之外,做白日夢這件事本身就是目的,給人滿足、愉快的感受。
- 慾望和幻想,全繞著「愛情難以實現」這事實打轉。想像成了某種體驗慾望的模式與向量;反之亦然,運用想像模式能夠更佳敏銳體驗慾望。
- 想像能力可以創造強烈情感。家庭生活之所以受人排拒,仍因它嚴重危害人想像的能力。幻想的目的似乎不是為了占有對象,純粹為了幻想本身 : 也就是說為了幻想所提供的幻象之樂。
- 婚外情最令人愉快的部分或許是雙方在配偶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傳訊息給對方。還有期待與對方見面的漫長等待,夜裡無盡的思念,幻想對方種種一切,全是甜蜜的痛苦。彼此無法交談,也無法說見面就見面,在這種情況下,真的會非常渴望擁有對方。
- 因為人可以把每件事情控制得有條有理,所有一切看起來就像自己希望的那樣。
- 幻想與想像最相關的不是失序,而是控制,一種掌握、形塑思想的能力,賦予經驗一個穩定美學形式的能力。幻想本身就是目的,有其存在的意義與價值,視幻想為快樂的泉源,而不是引發痛苦的元凶。
- Oct 22 Fri 2021 22:06
[為什麼愛讓人受傷?] - Chap 5 : 從浪漫幻想到失望 (下)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