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尼采 : 「讓這樣一種能夠承諾的動物代代繁衍,豈不正是大自然在處理人類問題上最弔詭之處?這豈非人類的真正難題嗎?」

- 自由的兩大艱鉅困境 : 
  1. 現代人普遍認為自由是我們實踐的終極目標,但有些跟自由相牴觸且難以度量的價值(好比說團結)則嚴峻挑戰著這個信念。
  2. 行使自由可能會引發各式各樣的痛苦,例如存在個體面臨強烈的不安全感,覺得活著沒有意義。
- 人類就算可以自由地跟人發生性關係、談戀愛,卻依然擺脫不了種種因而產生的痛苦。
- 「自由」在不同制度脈絡下會產生不同的效果 : 
  - 資本市場下,隱含著「利己」和「公平競爭」等意思
  - 人際關係內,重視表達的個人主義上
  - 消費範疇內,人有權利做選擇
  - 公民權利的角度,在其他範疇完全忽略的「尊嚴」概念上
- 雖然性自由一直被當成政治權利來闡述,不過,政治自由跟性自由完全不同。
  - 性自由基本上以線性模式演進,逐漸擺脫法律禁令和道德枷鎖,朝百無禁忌的目標邁進。文化「色情化」是在性慾望和性幻想商業化的脈絡下發生的,掙脫道德規範的枷鎖。現今的性道德觀不再推崇性榮譽,也不再恪守一夫一妻常規,而是肯定雙方必須在自由、對等、自主的基礎上發生性關係。
性自由與愛情自由,都是制度化實踐,它既不抽象,也不籠統,牢牢地鑲嵌在備受挑戰但迄今卻依然強大的父權體制內。我們好不容易才爭取到了自由,卻帶來了新型態的痛苦,在競爭激烈的性場域中,女人感受、經歷、監控「性自由」的方式,跟男人截然不同,因而產生各種不平等現象
  - 現代人必須用企業生活的邏輯來經營自己的感情生活,將他/她的自由擺在第一位,將他/她的悲痛與不幸歸咎不完美自我;性自由,非但沒有解決性別不平等,反而將「性別不平等」予以重新文化編碼,更加不容易被人察覺。性自由更合法化了不平等

從女性矜持到男性疏離
- 「將禁慾視同美德」的情形,美國文化最為明顯(東方文化也有貞節牌坊,不遑多讓)。禁慾的意象和理想,不但被納入「得體」和「自制」這一開放性經濟體,還賦予了女性更崇高的道德地位、社會地位。
- 性含蓄雖然給了女人婉拒追求者的理由,卻也禁止她們追求自己心儀的男人,這就意味男人必須更主動、更積極。
- 堅毅、可靠、勇於承擔,堪稱十九世紀男士品格的正字標誌。
- 19世紀所定義的男子氣概,果然跟21世紀初男人的行徑,以及他們對承諾的態度大相徑庭。
  - 親密而穩定的關係實在難以企及,對女人更是如此,因為男人的感情捉摸不定,女人渴望穩定的關係,男人卻總是百般抗拒。不管「女人渴望找個男人託付終身」也好,或「男人抗拒給承諾」也罷,這在現代人看來都是理所當然的事。女人若是稍微表達一下關心,或透露一絲愛意,這樣非但吸引不了他,反而會嚇跑他,現在願意給承諾、經營關係的「正常」男人實在是鳳毛麟角。
- 現代人已經不像過去那樣,把婚姻視為理所當然的人生選項,人寧願以短期契約來維持兩性關係的運作,欠缺承諾的保護。「承諾」的重要性日漸式微,現代人無疑較容易自由進出一段穩定的關係。承諾恐懼症以男性居多,宛如男人專屬特權。
- 在一項有關婚姻認知的研究當中,考夫曼和歌德沙伊德發現37%的男人認為就算不結婚也能獲得幸福圓滿的人生,而女性高達59%這樣認為。
  - 蘭西.雀朵洛(Nancy Chodorow) : 男女感情構造會如此不同,完全是現代家庭結構造成的結果。女孩保持對母親的認同,男孩發展出強烈的分離意識;男孩學習分離,女孩學習維繫。
  - 費爾史東 : 「男性圈子很流行寄生蟲文化,他們專靠女人的感情維生,卻毫無任何回饋。」男孩/男人是「感情寄生蟲」,他們不斷跟女人索討愛,自身卻無法創造愛,更吝於回饋,提供女人維繫感情的養分。因此,承諾恐懼症算是某種「強迫型異性戀」,更是制度化的主流描述,赤裸裸呈現女性如何被男人以系統性方式羞辱、排擠跟忽視
  - 上述解釋很重要,然而 : 將男性行為病態化的同時,又高度肯定女性心理機制,讚頌親密模式。碰上一些先入為主、將特定行為病態化的解釋,社會學家就應該要抱持懷疑的態度,尤其對心理學角度的解釋要格外審慎、存疑。心理學解釋大抵以健全心理模式為基準,認定親密才「正常」、才「健康」,否定世上或許會有那麼一群人拒絕親密關係,縱使他們很健康。
    - 身為女性主義者的我,縱使覺得現今異性戀關係充斥著壓迫與不公,還是堅持在分析時,不該擅自認定女性處理人際關係的方式才是正規常態,然後以它作為衡量男性行為。不該以心理動力學的角度解釋為何男人不肯輕易給承諾。
    - 我們不該病態化男人的行為,應該問說在哪種社會關係下男性才會以「懼怕」承諾或不願承諾因應;或這些行徑在何種文化框架下才會有意義、正當化、令他們感到愉快。社會學真正感興趣的其實是社會條件。在什麼條件之下,人會優先選擇哪種模式因應?
    - 男女在締結關係時,他/她們監控與建構「選擇」的方式不一樣 : 也就是說,制度化「自由」的方式不同。「承諾」其實是一種回應,人怎麼去回應外部機會結構,而這個外部機會結構回過頭來又影響到依戀的成形 : 依戀形成的速度、強度,以及把自我投射到未來的能力。
    - 「懼怕承諾」究竟是在回應哪種機會結構?假如承諾是種策略性回應,那我們可以說,承諾恐懼症背後的情感構造是因為選擇生態和選擇架構改變所造成的 : 人經由社會條件和認知模式來做選擇,並把他們自己跟別人綁在一起。

男子氣概與承諾的式微
- 男子氣概主要在家庭、工作、純男性社團這三個領域內展現,這是男子氣概的傳統三大支柱。從20世紀開始,女性主義運動風起雲湧,傳統男子氣概不再是地位的表徵,它成了反指標。「性」取而代之,成為彰顯男子氣概的地位標誌,「性」可以授與地位。性魅力和性慾,成為性別認同的內涵和依據
- 男性藉由性征服,跟無數女性發生性關係,來肯定自己,證明自己比別的男人、甚至於所有女人掌握更多社會權力。性場域崛起後,當今男性就算人微權輕、無足輕重,也能跟眾多女性發生性關係。
- 「性」之所以跟男人的地位如此緊密 : 
  1. 以前,性在某種程度上,其實跟男人的社經地位密不可分,男人掌握權力,似乎也就意味他跟不同女人性交的機會增加,所以性與權力地位的關聯至今仍然保留。因為性是男性地位的表徵,代表他擊敗了其他男人,獲得女人的青睞。 : 「異性戀男子傾向把跟女人性交的機會當成驗證的手段,為此激烈競爭。」
  2. 男人也把以前握有的家庭控制權轉移到性和性慾上,性成為他們表達、展現權威與自主性的場域。
  3. 男人雖然因為性而存在著競爭的關係,但彼此之間也錘鍊出堅韌無比的連結,將女人的身體當作一件物品,促使他們團結一致。
- 性之所以那麼重要、在男子氣概的重新界定上扮演那麼核心的角色,關鍵主因就在所有人,不論男女,都面臨了急遽情色化轉變。兩性關係徹底擺脫了道德框架的控管,性吸引力 - 性感 - 成為性別認同的基礎,跟自我的道德展現完全畫清界線。
由於男人必須透過性來取得並維持社會地位,性成了一座競技場,男人為了確認他們的性地位,不得不下場展開激烈競爭

女性專一型策略之動態
- 女性承諾的意願顯然比男性高,但這無疑是我們所謂的「專一配對策略」所造成的結果。
- 蘇珊.布朗米勒 : 依照男女雙方訂定的契約,男性負有保護女性的責任,避免她們遭受強暴,以此換取她的忠誠和依賴,所以女性的專一策略屬於契約的一部分。專一策略是女性依賴性、性別不平等、不對等權力關係所導致的結果。
- 現在女人擔當起渴望生兒育女的社會角色,在這個過程中,生物時鐘尤其在形塑女性怎麼認知自己的身體從而提出相對應的婚配策略上,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女人如果選擇要孩子,選擇以婚姻作為撫養孩子的框架,那麼就很容易被身體認知所侷限,把身體視為在特時間內起作用,並聽從時間安排的生物單位 : 
  1. 現代中產女性只要踏進婚姻市場,就不再是從死亡的角度思考時間,而是從「生育能力」的角度思考時間。在愛情領域中,女人的侷限是由生育視野來界定的。
  2. 美容產業,及坊間隨處可見的女性生育「窄」門知識,這些資訊都將女性身體建構成一個由時間界定的小單元。隨著「性感」的觀念日益普及,美麗的標準漸趨苛刻,現在人主觀上愈來愈重視青春,從而對老化提高訇覺,女人對此尤其敏感。
- 現代社會落在一個不證自明的假設上 : 女人比男人更渴望結果,更期盼承諾,因為她們的時間框架比男人短促、緊迫許多。生理時間不僅是女性選擇架構的基礎,更是女性做選擇時所抑賴的認知機制和情感機制,然而,女人卻也被生理時間給牢牢牽絆住了,少了談判的籌碼,畢竟男性關注時間因素的程度遠較女性低。
- 當女性婚配策略以同質婚或高攀婚占大宗時,現在教育程度高的女性所能選擇的對象遠比以前少。
- 這印證了承諾恐懼症確實跟選擇生態有關;正因為選擇生態出現根本性的改變,男性才有條件在這場性角力中掌握主導權。如今他們接觸到愈來愈多女性,跟她們發生性關係的機會也增加了,並積極藉由一段又一段性關係來肯定自己的社會地位;再加上婚配策略的不同,導致男女雙方所能挑選的樣本數出現十分懸殊的差距,而且男女認知時間的侷限又不重,種種改變,都使得男性可以選擇的樣本數遠遠超過女性。換句話諾,男性傾向把婚姻市場當作性市場,渴望在裡頭逗留久一點,而女性卻把性市場當作婚姻市場,逗留時間比較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ixnetinpen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