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愛情」這個字對男人和女人來說意義不同,所以彼此之間常有嚴重的誤解。男人心裡希望的是能將女人據為己有,兼併她,他愛的女人不過是他追求的各種價值中的一種,他們希望她能併入他們的存在。相反的,對女人來說,愛情是徹底的棄絕自我,將自己完全奉獻給主人。
  - 拜倫 : 「愛情不過是男人生活中的一項活動,對女人來說卻是她全部的人生。」
  - 尼采 : 「同樣是愛情,它對男人、對女人來說其實代表了不同的兩件事。女人對愛情的理解頗為明確,它不只是報以至誠,而是整個身體與心靈毫無保留、在所不惜地全然奉獻。這種不帶任何條件的愛使她的愛情成為一種信仰,也是她唯一的信仰。至於男人,如果說他愛一個女人,其實他要的是女人對他這種犧牲奉獻式的愛情;因此,男人是不可能對女人付出他自己想要的那種完美奉獻的愛情;要是有男人也有這種全然奉獻的慾望,說真的,這樣的人不能說是男人。」
- 這種不同的概念,是彼此處境不同造成的。一個做為自我的人,努力拓展他對世界的探取,他就會是個有雄心、有所作為的人。女人向來拘囚在依附的、有限的領域中,從小就注定歸屬於男人所有,他是王,女人不許自己對等於他。她透過自己的肉體、自己的感情、自己的行為來讚揚自己所愛的人,她將他設立為最高的價值與最高的真實性,並藉此在他面前消滅自己。愛情對她來說是一種宗教。她愛上的是泛指的男人,並不是這個男人或那個男人的個體獨特性吸引了她。這個男人必須和她隸屬於同樣的社會階級、同一個種族 - 如此一來,男人才具有優越地位。她尋求的是確立了男性優勢地位的男人;她很快就會發現很多男人一樣是隨機偶發的、平凡的,讓人可悲;不過在一開始,她對他們的評價還是非常正面,只要他們別表現得太差,洩露了馬腳,否則並不需要特別做什麼來證明自己的價值,這也就是為什麼女人往往會鑄下錯誤。她熟悉了他以後,往往會使他喪失威望;然而隔著距離相愛,只能說是愛情的幻想,而不是真實的情愛經驗。
- 女人即使可以選擇獨立自主,愛情這條路還是最有吸引力(最小阻力的路)。女人的不幸之處在於,大家總是跟她說,只要讓自己隨波逐流,就可以到達天堂,從來不曾要她為自己的人生奮鬥;當她發現婚姻只是一場幻影時,已經太遲了;她已經在婚姻這場冒險中耗盡了力氣。其實每個男人都有讓她目眩神迷的魔力,女人並不渴望讓另一個男人來體現父親,而是渴望再現一種處境,也就是現她還是個小女孩受到成人保護的處境。在許多女人的愛情中都帶有這種童年之夢;女人很喜歡情人稱她是「小女孩」、「我心愛的孩子」;男人都懂得這些討好的話 : 「妳看起來像個小女孩」,這種話最容易打動女人心。
- 這也就是為什麼具有社會威望而且懂得逢迎女人虛榮心的男人,即使他們外表沒有吸引力還是能激發女人愛上他們。因為他們地位上的優勢,法律、真理即體現在他們身上。受到他們讚美的女人覺得自己成了無價之寶。女人只有在愛情中才能將她的愛慾與自戀心理協調融合在一起,讓自己成為帶有肉體的客體、成為獵物,與她的自我崇拜有衝突。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些女人會變成性冷感,以為這樣就可以保持完整自我;也有些女人將她們的動物性肉體歡愉和崇高的情感區分開來。對許多女人而言,要享受高潮就必須墮入動物性中,她們會將肉體之愛看做是屈辱,享受性歡愉無法和她的自尊心、和她愛自己的心理協調在一起;相反地,有些女人在男人對她表現出肯定、溫柔、讚賞時,她並不會有這種屈辱的感覺。覺得自己被性伴侶當成性愛工具的通常是女人,唯有情人深深愛慕她,她才不會感受到性交對她是一種挫敗、一種屈辱。她極少獲得徹底的滿足,即使得到了歡愉,她還是沒有將進入迷醉狀態的肉體慾望全部發洩出來,男人給了她快感,讓她對他更加依戀,卻沒有徹底紓解她的肉體慾望,而他對她的慾望卻完全消退了,要是他在此時能對她獻上永恆而絕對的愛,她就會原諒他在性方面對她冷淡。逐漸消退的快感會成為下次交歡的期待與保證,享受歡愉取得了正當性,女人可以很光榮地接受自己的性慾,因為她的性慾得到了超越。
- 她先是陷溺在愛情上以拯救自己,但是這種盲目崇拜對方的愛情矛盾之處在於 : 為了拯救自己,到頭來反而完全否定了自己。女人先是希望能為她的情人效勞,她在滿足情人的要求時,最覺得自己是不可或缺的,她會讓自己的存在兼併在他身上,接受他的價值,她的存在因而具有正當性。要是他對她沒有任何要求,她會很難過,所以某些比較敏銳的男人會捏造出一些要求。她為了發現自我、拯救自我,她會先讓自己在他那裡失去自我,結果就一點一點完全喪失自我。這種慷慨(奉獻到底、折磨自己到死)為情人付出的激情其實很容易轉為強烈受虐癖。戀愛中的女人很容易像小孩一樣在父母面前懷有罪惡感,在情人身邊她也會有同樣的感受;只要她還愛他,她就不會反抗他,但是她會反抗自己。如果他不如她期望的那麼愛她、不能吸引他、不能使他幸福、不能滿足他,她所有的自戀心理都會轉為厭惡自己、羞辱自己、怨恨自己,促使她懲罰自己。人總是非常厭倦一直活在同一個身軀、同樣的狀況裡,而盲目聽命於他人是唯一能徹底改變的機會。女人因此成為奴隸、王后、花朵、小鹿、彩繪玻璃、擦鞋墊、女僕、交際名媛、繆斯、伴侶、母親、姐妹、孩子,就看她專橫、任性的情人幻想她扮演什麼樣的角色。不管在愛情或是在性的層面得不到滿足的女人,她會因為對別人、對自己失望而選擇走上受虐一途。
- 戀愛中的女人最大的幸福莫過於她心愛的男人把她看做是他自己的一部分,她總愛不停地說「我們」這個讓人回味無窮的稱謂,即使濫用。但這種榮耀至極的無上幸福很少能持久恆定。無論哪個男人都不是天神,不是天神卻被神化了的男人則真實在眼前,戀愛中的女人的苦惱就是由此而生。對男人來說,她也不是不可或缺的,他並無意為崇拜他的女人提供存在的正當性,他也不讓女人占有他自己。真正的愛情應該接受對方的不足、有限性,愛情不是一種救贖,而是人與人之間的聯繫。建立在崇拜上的愛情會賦予被愛的人絕對的價值,但局外人立刻能看穿這種假種,「他不值得妳這麼愛他。」她膜拜他,跪拜在他面前,但對他來說,她並不是他的情人,她並不知道他的自由其實帶有猶豫不安與焦慮,拒絕以人的尺度來衡量她自己的情人便足以解釋女人的種種矛盾。這個受崇拜的情人只有兩條路可走,或是證明自己果真是個值得受人膜拜的天神,或是承認自己是個僭位者。戀愛中的女人以榮耀為名在自己情人的額頭套上一圈光環,不許他有任何弱點、缺失。她對他這種崇拜,他不在場有時反而比他在場更能滿足她。
- 戀愛中的女人一開始會先滿足情人的慾望,要是她沒達成目的,就會覺得受屈辱,覺得自己一無是處。讓她自己成為奴隸,是束住他最穩當的辦法。這就是愛情的另一種欺騙。女人要他承擔起她壓在他身上的重擔,還要他為此心懷感激,但她永遠不會滿足;戀愛中的男人也一樣獨斷專制,但他一得到自己想要的,便心滿意足。情人不在身邊,對女人來說是一種折磨,要是他不注視她,留心其他的事,她會覺得很挫折,即使她坐在他身邊,就算他只是看書、寫作,都等於是拋棄她、背叛她,她甚至討厭他入睡。不過她並不是不的想要男人只當她的囚犯。他若是受她俘擄,便會喪失他做為天神的神聖性,這就是愛情令人痛苦的矛盾之一。要是這對戀人都落入了絕對的熱情中,整個自由意識就會被貶為內向存在性,此時,死亡是他們唯一的出路。如果他沒有任何成就,就不再是英雄。
- 尼采 : 「女人的熱情,這種拋棄自己所有的權利、為對方棄絕自我的熱情,預設了男人不會抱持相同的熱情、相同的慾望拋棄他自己的權利,因為要是男女兩性都因愛的緣故而棄絕自我……會導致讓人恐怖的空無吧?有人希望自己為人所攫取……她要有個有能力攫取的人,而且這個人不會獻出他自己、不會棄絕他自己,相反的,他要在愛情中讓自己更為豐盈、富足……女人獻出自己,男人則藉著她讓自己高飛…」
- 一個心思縝密的女人會問自己 : 他需要的真的是我嗎?男人以特殊的方式滿心溫柔地愛她、渴慕她,但他難道不會以同樣的柔情愛另一個女人嗎?不過很多戀愛中的女人會故意讓自己受騙,不多想這件事。她們想忘記在特殊性中包含普遍概括性的事實,而因為男人一開始也相信這個虛幻的想像,所以更促使女人這麼相信;他的慾望常顯得激昂熱切,彷彿要跟時間挑戰;在他想要那個女人的那一刻,他滿是激情的想要她,也只要她;當然那一刻是絕對的,而絕對的也只是一刻。女人不瞭了解一點,在上了當以後,會以為那一刻是永恆。男人的慾望是瞬息萬變的,說要就要,說不要就不要,他的慾望一旦得到滿足,很快就消散一空,但女人往往是在得到愛情以後便成為男人的囚犯。即使男人久久愛著同一個女人,這也不見得表示她是他不可或缺的。但她卻要求男人把她看做是不可或缺的。但男女之間從來不是用同等的方式互相對待,所以她若不是受苦,就是要對自己撒謊。最普遍的狀況是,她緊緊抓著謊言不放。她總以為男人會像她愛他那樣來愛她,總會欺騙自己把慾望看成是愛情,把勃起看做是慾望,把愛情看做是宗教
- 有被愛妄想症的人有個普遍的特徵是,總認為情人的行為很神祕、很矛盾。即使是彼此真心相愛,女人一直不讓自己看清男人和女人的感情還是有基本的差異。如果說男人對她而言是不可或缺的,是因為她逃避了自己的自由意識;相反的,如果說他承擔了自己的自由意識(如果不是這樣,他也就不可能是英雄,甚至不是男人),那對他而言,沒有任何人於他是不可或缺的。一個比較明智、比較寬容的戀愛中的女人,會比較容易接受現實。她知道自己不是一切,她的位置很容易被另一個女人取代,現在在這個位置就很滿足。她知道自己受役於他,她可以享受有限度的幸福,即使如此,深愛著情人的女人比身為妻子的女人處境更艱苦,因為深愛著情人的女人總是要無盡地等待。狂熱的愛情往往提在婚姻之外發生,戀愛中的女人處境是大同小異,她只想做個被男人所愛的女人,其他的一切在她眼中都沒價值。她不認為她情人的愛會一點一點地消散,也不認為愛情在他生命不是排在首位;她只會立刻想到有其他的競爭對手。愛情在她心目中是自由、不受拘束的情感,也是魔法;她心想她的男人一方面出於他自由意識地愛她,另一方面卻又被她這個精明的陰謀家所迷惑。
- 對女人來說,「不在她身邊」即為一種背叛,一旦覺得他不愛她,就變得嫉妒,她深以自己只能依附於人為苦、只能有個殘缺的存在而恨。就算她的情人只看一眼陌生的女人也會讓她發怒,當然女人注視男人是不一樣,只有她的肉體之身成為他的獵物時,她才會為他奉獻;而男人覬覦女人時,會立刻將她化為慾望渴求的客體。她從愛情中得到一切,失去愛情也會讓她失去一切。嫉妒等於是徹底質疑愛情,這會讓女人深受折磨。愛情也會讓戀愛中的女人失去友誼,因為她將自己封閉在她情人的世界裡;嫉妒加深了她的孤獨。她若想再次誘惑自己的情人一定要做些新花樣,必須讓自己成為他想要邂逅、想要據為己有的那個女人。但是所有的女努都是白費,因為她怎麼樣也無法讓自己再次具有那個一開始吸引他的「他者」形象,而這個「他者」形象卻會將他吸引到另一個女人身邊
- 情人和丈夫一樣,對女人有兩面互為牴觸的要求,就是希望她完全屬於他,同時也希望她呈現出陌生的面貌;他要她完全符合自己的夢想,又要她和他幻想的完全不同。這種矛盾心理,注定讓女人遭受挫折、失敗。只想獻身於情人的女人會喪失自由意識,而她一開始之所以吸引人正是因為這個自由意識。他想在她身上尋找自己的影像,但這影像如果和自己太像,他又覺得厭煩。戀愛中的女人不幸之處在於,她的愛情會讓她自己面目全非,會讓她消弭自己;她不過是個太聽話的奴隸、僕人、鏡子,或是一個太像他的應聲蟲。等她意識到這一點,這個困境會讓她付出更大的代價;她若是以眼淚、爭執,執意爭取自己想要的,只會讓她喪失所有的吸引力。因此她會嘗試讓自己風情萬種,吸引別的男人,但這種花招只是雙面刃,要是被情人識破了,只會暴露她做為奴隸是如何地受役於他,她若是屬於他,他就會漠視她,或是依戀她,或是若惱了他,他就要她完全為他奉獻,所以風情也賣弄不起來。
- 絕對的愛遭受了失敗,只有在女人能夠重新掌握自己的人生,才可能從這場失敗中得到有益的教訓。消弭自我的愛情帶來的懲罰是 : 將自己完全交到別人手中,這幾乎比任何罪行的懲罰都來得重。真正的愛應該是 : 兩個自由意識以對等的方式互相接納對方;相愛的兩個人都覺得自己既是自己,又是對方,誰都不會棄絕自己的存在超越性,也不會讓自己成為殘缺不全;兩人會一起在這世界上追求共同的價值與目標。但女人目前的處境和男人並不是同等的。戀愛中的女人,整個人不僅是由男人所揭示,甚至是由他所創造;他能奠定她,也能在瞬間消滅她。她在愛情中體會到的是最苦澀的孤獨,而不是她深心渴望的結合一體,她體會到的是爭鬥,甚至是恨,而不是心意相通的高度契合
- 巴爾札克 : 「男人最高層次的人生是功名,女人的則是愛情。男人的人生是不斷有所行動,女人則只有在自己的人生是不斷奉獻之際,才和男人是對等的。」但這種說法是一種欺騙,男人根本不在乎她的奉獻。他只有在自己不需要以同樣的態度回報她時,才會接受女人這些奉獻。她的奉獻讓他厭煩,而她為自己是個沒有用處的女人感到不安。只有等到女人能以自己的力量而不是以自己的弱點去愛的那一天,以找回自己而不是逃避自己、以確立自己而不是消弭自己地去愛的那一天,愛情對女人來說才會如男人一般,是生命的泉源,而不是致命的危險。在這一天到來以前,愛情是拘囚女性世界裡的女人最悲愴的詛咒,它讓女人成為殘缺不全,讓女人無法自滿自足。無數為了愛情受難犧牲的女人都向我們證明了愛情中的不公不義,原以為愛情會是人生最終的救贖,沒想到它其實是不再能孕育生命的地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pixnetinpen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