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想解開父權體制的結,就必須先解開那個讓我們遇到時就會軟弱無力的結。先來討論與改變如何發生,以及我們如何促成改變有關的兩個超強迷思
1. 「事情總是這樣,以後也會這樣」
- 講到人類的社會生活,沒有事情總是這樣或那樣的。因此未來也沒有事情會一直是這樣或那樣的。唯一不變的就是不停地改變,沒有道理去相信父權或任何社會體系可以永存不朽。事情之所以看來好像靜止不動,是因為我們注意力只能很短暫,特別是被短暫的生命限制住了。假如我們的眼界放長,真的放得很長遠,我們就可以看到萬事萬物都是不停地在變動。也可以說,所有的事情都是一個過程。
- 個人是可以改變體制的 - 選擇阻力較大的路去走 - 男人克制自己控制的慾望,女人也不再順服。我們總是可以選擇阻力較大的路,或者甚至開出全新的路。
- 壓迫體系通常看似很穩定,因為它侷限了我們的生活和想像力,使我們的眼界無法超越它。以控制為基礎的體系是註定要失敗的。過去兩百年間,女性主義思想和行動開始挑戰男性暴力,並破除男性對女性的否定,父權體制已經變得越來越脆弱。這也是為什麼現在男性的抗拒、反挫和附衛會如此強烈的原因之一。此,男性的反撲洶湧而至。從「藍波」、「終極警探」、「魔鬼戰將」…許多好萊塢電影,…到新男性運動中的新榮格原型論,戰士形象已經重新成為主流男性典範。
2. 「沒有用啦」和甘地的弔詭之論
- 如果把父權體制視為一個整體,我們有生之年確實不可能見到它消失無影。如果我們希望藉一己之力就改變整個體系,以此來衡量我們的能力,我們自然會感到力不從心。如果我們一定要親眼看到結果,我們就不能參與這種漫長而遲緩的改變。我們必須放棄親眼目睹結果的想法,和「功成在我」的念頭。如此就能自在地行動和參與轉變社會生活的根本改變。
i. 改變我們對時間的看法。如果我們想看到自己置身在改變中,我們就不能用人類壽命做為衡量進步的主要標準。
ii. 清楚我們做的選擇什麼時候有影響,什麼時候沒有。許多人一起做時,就會形成一股重要的力量,尤其是長時間做下去。
iii. 我們必須原意踏上沒有方向的旅程。我們的思考方式必須像先驅者一樣,知道要去的方向,也知道要尋找的東西是什麼。如果先驅者在啟程前一定要知道終點是什麼才出發,他們可能哪裡也不會去,也不會見到任何東西。
iv. 我們必須有足夠的信心去遠離支配和控制的生活方式,朝向一個可能出現的替代制度邁進。我們必須要有足夠的信心去質疑不同的權力型式的想法和經驗。開放我們的心胸去體驗下一個發生的事。敢去問我們是誰、這世界如何運作。這些如果只是留在腦子裡,不化為行動,事情還是不會發生。
- 我們保持沉默並不是因為我們做的沒什麼用,而是因為我們沒有膽量去做。因為讓其他人注意到還有其他選擇,就會讓人覺得不舒服。當我們公開拒絕阻力最小的路,我們就增加了別人在這路徑上的阻力。幫助他人做不一樣選擇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自己做出不一樣的選擇,而且要公開做給大家看。以這種方式來進行並不需要死命地去改變他人的想法。
- 我們可以做什麼?
1. 承認父權的存在 : 了解某個觀點是一回事,保持這觀點則是另一回事。當我們開始會用批判角度看世界時,最大的困難在於保持這觀點。
2. 要注意 : 高談闊論很容易,但要知道自己在說什麼得要做些功課。最簡單的起點是閱讀,讓閱讀關於父權的書籍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批判現狀的人,也常要自我批判,因為事實非常複雜且難以捉摸,而追求真相是多麼大的一個挑戰。
- 不要指望在大眾媒體中找到對性別議題或其他壓迫形式有意義的分析。他們習慣性地把焦點放在那些和特權及壓迫沒什麼關係的議題上,好比「男女使用大腦的部位相同嗎?」或者談論一些對社會真相最有問題的看法,像是「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或者讓女性對立、彼此攻擊。
- 讓「阻力最小的路」這個詞彙活躍在腦海裡,人很容易被拉回到維持控制的狀況,因為它阻力最小。
- 例如 : 當被問到一個問題時,不論知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隨便找個答案就是此時阻力最小的路。相較於承認不知道或者沉默,「回答」是比較輕鬆舒服的路。
- 在工作場所中,管理者的阻力最小的路是提拔和自己最相似的人,擔任他們的守護者。
- 性騷擾就是男人沿著阻力最小的路走的結果。
- 日常生活談話的阻力最小的路是,男人主導支配,說給別人聽,女人則是延後發言以及盡量少說。
- 知道自己是無知的,這對男性尤其具有挑戰性,因為男性特權告訴他們,他們不需要努力去瞭解別人,而是要別人努力來瞭解他們。因此男人很容易像個缺乏耐性、狂妄自大的觀光客,不主動去學習理解有關當地的事物以及他們自己在其中的位置。
3. 起身行動
- 發出聲音,讓人看見 :
- 站起來自告奪勇、大聲說出來、投書、連署請願書、在活動中出現。男人的沉默是反映他要證明和其他男人是一體的。
- 由小事開始不再走阻力最小的路,以及不再支持人們順著它走的選擇,從我們自己開始 :
- 當別人講性別歧視的笑話時,直言不好笑;寫信給編輯,抗議媒體裡的性別歧視。
- 膽敢使別人覺得不舒服,從我們自己開始 :
- 假如錄影帶店有A片,可以問老闆他們有沒有想過A片對女性的傷害。問他們,如果他們的女兒「選擇」從事這類工作,或者嫁的丈夫會用A片裡對待女人的方式對待他們的女兒時,他們的感受如何?有些人會說,讓別人不舒服這種行為不太「好」。可是,父權這種壓迫體制做了更多使人不舒服的事;假如我們無法忍受模糊不確定或不舒服,我們就永遠無法穿透事情的表面,從中學習或改變任何有價值的東西。
- 公開選擇和追隨另類路徑 :
- 積極去改變體系中父權價值和男性特權的組織方式 :
- 大聲主張工作中的性別平等。
- 推動多元的認知和訓練。
- 支持男人待遇和升遷機會的平等。
- 反對貶低女人以及她們的工作。
- 支持母親和兒童的福祉,捍衛女人身體的自主權和生活的主控權。
- 反對懲罰性地剝奪社會福利,及對女性取得生產健康服務的限制。
- 大聲反對性暴力與性騷擾。
- 支持公私立受暴婦女的支援服務。
- 在地方上的強暴危機處理中心或受毆女性庇護之家擔任志工。
- 在工作場所、工會、學校、專業團體、宗教組織、政黨、以及公共場所裡,要求並支持明確有效的性騷擾防治政策。
- 加入並支持介入與諮商暴力傾向男性的團體。暴力並不只限於肢體,言語的暴力,諸如髒話、罵人的話(白痴、智障……等)、貶低女性的話(公車、母豬、母狗、淫/蕩婦……等),以及精神層面的施壓,都必須囊括在內。
- 反對電影院與網路提供暴力色情影片。
- 質疑工作、教育、宗教、家庭,以及家庭生活的其他領域等各方面,是如何受到父權核心價值與原則形塑的。例如,目前的政治與經濟制度是建立在控制、宰制、「對他人施展權力」,就是競爭與使用暴力,我們可以質疑這些制度對人們以及社會的影響。
- 因為迫害男女同性戀是父權體制的軸心,所以應該支持男女愛其所愛。
- 由於父權根源於宰制與控制的原則,因此要注意同源的種族主義和其他形式的壓迫 :
- 與他人共同努力
- 不要封閉自己 :
- 不要讓我們的眼光侷限在自己生活的小圈圈裡。負責任是表示在更大的脈絡下行動,甚至包括讓其他人知道我們在做什麼。
- 思索小事、謙卑地思考、以及想作得到的,不要想那些大而無當、英雄偉跡、以及不可能的事。
- 不要讓別人為我們設定標準 :
- 努力去解除壓迫女性的體系給女性帶來許多的好處,這不只是短期間為了這些女人自己,也為了下一代的女性。大部分的男人不知道,為了迎合父權控制的價值,造成他們情緒和精神生活的貧瘠,個人的真實和正直的損失,對人性的讓步,與他人連結的限制,以及性的扭曲。他們不知道日常生活跟女性的互動中,都生活在謊言當中,因為他們都是父權假男性之名進行壓迫的對象。從父權的男性身分成長脫離,不僅意味著接受自己不再一直成為眾人注意的焦點,也意味著不再覺得需要隨時掌控一切,對什麼事情都有答案,或者將人生視為無止盡的競爭,特別是與其他男人的競爭。
- Jul 12 Mon 2021 10:34
性別打結 X - 拆除父權違建 - Chapter 10 : 拆解性別千千結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