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女人養育女孩時,總會熱熱切切的傾全力將她改造成像自己一樣的女人,在她的熱切之中總混雜了傲慢與怨恨。即使是心胸開闊的母親,一心希望孩子好,她通常也會認為將女兒養育為「真正的女人」才是明智,因為這樣才能見容於社會。讓她在無形中接受自己的人生境況,不斷向她灌輸珍貴的女性智慧,不斷告訴她女性的美德是什麼,教她做菜、縫紉、做家事,還教她怎麼打扮,做個有魅力、潔身自愛的女人;讓她梳起複雜的髮式,讓她穿著礙手礙腳、不便行動的貴重衣服,不得不小心翼翼,處處留神,要她動靜有節,站要站得亭亭玉立,走起路來別像鴨子 : 為了顯得優雅,就必須克制不假思索的行為舉止,別人會告誡她行為舉止千萬別帶有男孩子氣,不准她有暴力行為,打架更在禁止之列。

大家總是期望女孩至少也要是個女人,不能失去她的女人特性,因為受到這樣女性化角色的牽制,她往往難有成就。

女孩見到了照顧小孩的職責全落在母親身上,整個環境向來也都是這麼教育她的;她聽見的故事、讀到的書、身邊各式各樣的經驗都讓她更加確定這件事。女孩早就注定要擔負這個「使命」。
  1. 生養後代像是她合該承擔的命運
  2. 因為女孩比男孩更對自己的「內部」感興趣。

除了玩具娃娃玩會讓這個願望變得更具體,更可感知之外,小女孩也能從日常的家庭生活中一再確認自己該扮演的女人角色。媽媽常會讓大姐分擔許多工作 :
  1. 可能因為這樣最省事
  2. 可能是出於敵意或是出於有意無意的虐待

這讓她覺得自己很重要,因而讓她更願意承擔女性的角色;不過她也因此失去了單純的快樂和無憂無慮的童年;她成了未足齡的女人,她過早認識到女人各種特有的職司強加於人的百般限制;她到青春期時已經像是個成年人,這個景況使得她的人生有個特殊的樣貌。承擔過多勞務的孩子很可能極早成為生活的奴隸,一輩子品嘗不到人生的喜悅。

會有人說女孩比男孩早熟;事實上,如果說小女孩和成年人頗為類似,其實是因為在傳統上,大多數的成年女人和小女孩差別不大。實際的情況是,小女孩也覺得自己早熟,能在幼兒面前當個「小媽媽」讓她自覺驕傲;她樂於讓自己變得很重要,她說起來話來頭頭是道,發號施令。
  - 有些父母、祖父母掩飾不了他們想要的是男孩而不是女孩;或者他們可能更疼愛男孩而忽略女孩。大人和男孩講話,總顯得比嚴肅,對他較敬重,也賦予他更多權利;而男孩則很鄙視女孩。
  - 阿德勒注意到高與低的概念在心理上至關重要,在空間裡往上提高隱然帶有精神上優越的意思,我們在無數英雄傳奇中都見到這樣的現象;登上山頂、攀上顛峰,即意謂著跳脫世俗世界,一如擁有宰制力量的君王。

小孩愈長大愈成熟,世界也愈形寬闊,男性的優勢地位也一步一步確立起來。
  - 女孩最早是從家庭生活中意識到男女兩性地位高低有別;她漸漸了解到在日常生活裡雖然不太感覺得到父親的權威,這卻表示他才是真正的主宰;因為他沒有屈尊處理日常瑣事,讓他更顯威嚴赫赫;事實上,即使是媽媽掌管所有的家務,她通常都會優先考慮父親的意願。在重大事務上,母親會以父親的名義發號司令,進行獎懲。
  - 他賺錢養活全家,他是全家的依靠,是一家之主,對家人負有責任。通常,他外出工作,全家人都是藉由他和外面的世界有所接觸。
  - 女孩和母親關係的樞紐是 : 女兒對媽媽有一種自發的競爭心理;但對於父親,她則是被動的等待他來提升她的價值。
  - 天下所有的男人通常都具有這種男性威望;但也沒什麼道理把其他男人看做是父親的「替代品」。其實只要成年女人對男人表現出景仰、讚賞之意,就足以讓小女孩將男人高高安置在殿堂上。

真實的經驗世界證實了小說與傳奇中講述的。女孩要是讀了報上時事、要是聽了大人的談話,她便會發現當前社會和從前一樣,都是由男人主宰。國家領袖、軍事將領、探險家、音樂家、畫家等等她崇拜的人物都是男人;能讓她心中為之激越的總是男人。

女人從小的性慾發展便帶有要為男人獻身的宗教式情感。
  - 她總會幻想如果投入男人的懷抱,他便能帶她攀上充滿榮耀的至樂國度。她深知要有個男人愛她,她才能得到幸福;而要有個男人來愛她,她必須耐心等待,等待愛情降臨。女人是睡美人、灰姑娘、白雪公主,是只會從別人那裡收受,只懂得被動承受的女人。
  - 女人當務之急就是迷住一個男人;即使是勇氣十足、富於冒險精神的女人,渴求的都是能得一個男人的愛;往往,她心愛的男人只希望她擁有美貌,而不要她其他的德行。從這一點便可以理解,女孩為什麼會如此注重外表,執迷不悟。
  - 殘酷的是,醜陋總會讓人聯想到陰險、惡毒。通常,最後一定能擁有美好前程的年輕貌美女子,一開始往開會以受害者的面目出現。
  - 無論面對的是上帝或是男人,女孩心裡很明白,只有徹底棄絕自我,方能擁有無上權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pixnetinpen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