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佛陀不是神,而是如你、我一般生而為人,且同樣受苦。若我們敞開心胸,走向佛陀,他會以充滿慈悲的雙眼注視著我們說 : 「因為你心中有苦,所以你就有可能進入我的心。」
. 維摩詰居士說 : 「因為世界病了,所以我生病;因為人們受苦,所以我必須受苦。」
. 佛陀 : 「我的教導唯有苦與苦的轉化。」
  . 苦,是佛陀用以自我解脫的憑藉,也是我們藉以解脫自在的憑藉。
. 曾受過苦,才會知道如何對現在一些構成天堂的要素心存感激;倘若你陷於自身的苦,將會錯過天堂。別漠視自己的苦,但也別忘記去享受生命中的奇蹟。
. 沒有苦,你就無法成長;沒有苦,你就無法獲得該有的平靜與喜悅。請別逃避自己的苦;擁抱它、珍惜它,到佛陀身邊,和他並肩而坐,並讓他看看你的痛苦。
. 佛陀將苦稱為「聖諦」,因為我們的苦能讓我們看到解脫之道。請擁抱你的苦,讓它對你顯示通往平靜之路。
. 佛陀說: 「親愛的朋友們!我已深入地看見每件事物都必須與其他一切相互依存,沒有任何事物能獨自存在。我已看見一切眾生都具有覺悟的本質。」
. 四聖諦 : 若我們擁抱、深觀自己的苦,苦就是神聖崇高的。
  . 苦 (苦的存在) : 我們必須辨識、承認苦的存在,必須接觸苦。
  . 集 (苦的產生) : 深觀苦,以看清苦如何形成。
  . 滅 (重獲安樂的可能性) : 止息苦的產生,避免做出讓自己受苦的行為
  . 道 (通達安樂的八聖道) : 正見、正思惟、正悟、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及正定
. 轉法輪經 :
  . 中道 :
    . 毀了健康,就無足夠的力量可以證道
    . 需避免的極端,是沉溺於感官欲樂 -- 被色欲掌控、追逐名利、飲食無度、睡眠過度,或汲汲營營於財物的累積。
  . 四聖諦
  . 入世 : 非逃避人生,而是要幫助我們盡可能徹底地和自己、世間連繫起來。
image

. 維持開放的態度。通常聽到或讀到新觀點時,我們只是拿它與自己的觀念相比較,若相同就接受,並說它是正確的,反之則是錯誤的,無論是哪種情況,我們都學不到東西。
  . 閱讀或聽聞時切勿用力過度,要效法大地,在下雨時,它只是敞開心胸接納雨水
. 一部經典或一場佛法開示,並不等同對「法」的洞見,或是「法」本身,它只是運用語言文字與充念來呈現洞見的一種媒介。
  . 佛教的教導原本就是為了喚醒我們真正的自我,而非僅為了充實知識的庫藏。
. 佛陀不希望弟子陷入語言文字或概念中,即便是他自己所說的話或概念也是如此。

. 佛陀並未教導「三苦」
. 「苦苦」: 與苦受相關的苦
. 「行苦」: 任何聚合而成之物終將壞散,因此所有合成物都稱為「苦」
  . 當你相信一切聚合物皆是苦時,你怎麼可能找到喜悅?
. 「壞苦」: 歡慶喜悅並無意義,因為喜悅早晚會變成痛苦。
. 當今許多人機械式地稱念佛號或做類似的修行,深陷於形式、語言文字與概念中,而未運用自己的智慧來接受及修行佛法。
. 「三法印」
  . 無常
  . 無我
  . 涅槃 (看法與概念完美泯滅的喜悅)
. 桌子是苦嗎?只有當我們將恆常或獨立的特性強加於桌子時,桌子才會讓我們受苦;當我們執著於某張特定的桌子時,使我們受苦的不是那張桌子,而是我們的執著。
  . 佛陀教導無常、無我,是為了幫助我們別被事相所束縛。
. 另一個對佛法的常見誤解是,我們所受的一切苦都是由貪愛造成的。
  . 但若我們運用智慧,就能看出貪愛可以是一個苦因,但如瞋怒、無明、疑、慢、邪見等其它煩惱,也都可能導致苦。
  . 無明引發錯誤的認知,我們的苦絕大部分來自於它。
. 快樂地安住於事物的實相的真相。
. 我們更必須停止試圖證明任何事。
. 佛教的禪修包括兩方面 -- 「止」與「觀」
  . 我們總是在奔跑,這已變成了一種習慣;我們始終在掙扎。
  . 我們必須學習「停止」的藝術,即停止自己的思考、習氣、失念,以及主宰自己的強烈情緒,當某種情緒如暴風雨般來襲時,我們就失去了寧靜。
    . 若我們微笑以對習氣,它就會失去大半的力量。
    . 「失念」 : 我們在喝茶,卻渾然不覺自己正在喝茶;坐在摯愛者的身邊,卻不知對方的存在;走路,卻走真正在走路。
      . 我們魂不守舍,想著過去與未來。
. 「止」的功能
  1. 「停止」
  2. 「平靜」
    a. 辨識
    b. 接納
    c. 擁抱
    d. 深入觀察
    e. 洞見
  3. 「休息」
    . 禪修不是非得要辛勤勞苦不可,只要允許身、心如森林中的動物般休息,別過度費力,也沒有必要一定要達到任何成就。
    . 請以一種不會使自己筋疲力竭的方式來修行,讓身體、情緒、心識有機會休息
. 三轉法輪 :
image
  1. 「示轉」(辨識) : 我們的苦就是自己,所以需要以和善與非暴力來對待它。我們要擁抱自己的恐懼、憤恨、苦惱與怒氣。
  2. 「勸轉」(鼓勵) : 
  3. 「證轉」(證悟) : 也可描述為「已了解此苦」
. 我們大半的痛苦來自於未能正念地飲食。
  . 我們必須深入觀察,看清食物如何養成,我們的飲食法才能維持整體的安樂,將我們與其化生物的痛苦降到最低,並讓地球繼續作為大家生命的泉源。倘若因為我們吃東西而毀滅了生物或環境,我們就是在吃自己兒女的肉。
. 假如我們在看報紙、聽新聞或交談後感到焦慮或疲憊不堪,我們就知道自己剛剛接觸過毒素了。
. 藉由修習正念,我們將會知道見、聞及接觸某些事物會讓自己覺得輕快、平和,而其它一些事物則會讓自己感到焦慮、悲傷或沮喪,如此   我們就會了解應該接觸或避免什麼。
. 每個人都想要快樂,而我們內在都有一股強大的力量,推動自己趨向以為會帶來快樂的事物,然而,這可能就是使我們受苦的原因。
. 深入觀察需要勇氣。在禪坐中,當你清楚地看到苦的徵兆時,願意的話,可以用鉛筆和紙寫下來,然後問自己 :「我一直在攝取何種食,而讓這苦茁壯、持續?」
. 修習正念可以幫助我們學會體認早已存在的安樂,有了正念,我們就會珍惜自己的幸福,且能讓它持續更久。
  . 請問問自己 : 「是什麼在滋養我內在的喜悅?是什麼在滋養別人內在的喜悅?我是否提供足夠的養分給自己與別人以滋長喜悅?」
. 為了見道,我們需要苦,在苦的核心中,可以找到集、滅和道。若我們害怕碰觸自己的苦,就無法證悟寧靜、喜悅與解脫之道。別逃避,要體會、擁抱自己的苦,與它和平共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ixnetinpen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