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腦袋,
可以思索一粒微塵,
也可以探索整個宇宙;
一顆心,
隨著萬物心跳的節奏而躍動。
從一片麵包,
可以看到陽光,
看到雲,
看到大地。
所以,
一片在手的麵包便是生命的一項奇蹟。
它為我們而生,
我們當為它而活。
和所愛的人爭吵時,
請閉上眼睛,
觀想三百年前的自己。
等睜開眼睛,
你就只會想要相互擁抱,
並知道彼此是何等的珍貴了。
每一天我們都在行奇蹟,
甚至不知道,
藍天、
白雲、
綠葉、
兒童好奇的黑眼睛、
以及自己的雙眼,
全都是奇蹟。
如果我們連自己都不能傾聽,
又怎麼可能去傾聽別人呢?
如果我們連自己的痛苦的都不認諩,
就不可能給自己的人際關係帶來平和與和諧。
. 真正的家就在此時此地,不受時間、空間、國家或種族的限制。
. 真正的活著。日常生活中,每一時刻都做百分之百的自己。
. 人應覺知到自己是真的活著,真的在這裡的事實。活著而能行走於這美麗的星球,這就已經是在成就一項奇蹟。行走,有如以腳親吻大地,以腳按摩大地。
. 正念與專注為快樂之本
. 人因為無知,才以為自己裡面有一個我;正因為這種無知,人才受累吃苦。如果深切觀照,覺察自己的裡面本來無我,一切苦,自解脫。
. 涅槃者,終極的實相,超越一切觀念與想法,無可言喻,涅槃就是一切觀念的終結。人生的苦,多數都是觀念與想法生出來的,若能超越這些觀念,焦慮與煩惱也就消失。
. 無願 : 對未來沒有嚮往,沒有追求。
. 不要抗拒痛苦;不要抗拒焦慮或猜忌,要非常溫柔地將之擁抱。我的憤怒就是我自己,不應跟它作對。同樣地,對自己所有的情緒,都應當如此。
. 快樂本無道路,快樂就是道路。開悟本無道路,開悟就是道路。
. 若能夠用正念的力量控制自己的憤怒、憂愁與恐懼,便能夠找到苦的根源,才能夠對自己所愛之人所受的苦感同身受。正念使人不遷怒所愛之人,因為正念使我們理解,自己之所愛也在受苦。
. 真正的愛的書信可以在另一個人的內心製造轉變。此前,自己的內心必須先轉變。有些信寫起來,或許要花一輩子。
. 一個人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種子,該負責的並不只是他一人,包括他的先人、父母及社會都無法置身事外。明白這個道理,我們才會對這個人生起慈悲心。唯有用理解和愛,我們才知道如何去灌溉自己的及別人的善種子,並找出受苦的種子,設法加以轉變。
. 無常與無我並非負面的生命現象,而是生命的根本面向。
. 佛曰 : 「我所教的,不過受苦與脫苦而已。」
. 真正的修行 : 修行若是認真,必會為自己及身邊的人帶來幸福、平和與安定。
. 禪修的兩個面向 : 止,然後觀。
. 諦聽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讓對方全然傾訴心事。這是一種解脫苦的行為。
. 菩提心就是開悟的心,亦即初心。當我們受到啟發,發願修行,轉化自己的苦,並幫助身邊許多受苦的人,那一刻的心,非常之美,就是菩薩心。菩薩者,為解救眾生而成就了解脫的人。
. 關門如果大聲或隨便,那就表示沒有用心。輕輕地關門本身並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大事,但留心自己正在關門這件事卻是老實修行。沒有好好修持正念,行為才會不夠莊重或斯文。
. 明白不二的道理,就可以平息自己內在的戰爭。
. 全心全意把握當下,就已經是在打造未來。
. 寧靜來自於內心,不是外來。寧靜不是不言語、不做事,而是說自己的內心不受打擾,內心無有言說。真正的寧靜,是不論處於任何情況都可以在內心找到自己,可以享受寧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