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正向心理學」 : 「正向」的情緒和心態,像是樂觀、快樂、成就感和「心流」 (心流理論是一種心理學理論,認為當人全心專注於某種活動時,會感到極度興奮喜悅)。
- 聲望卓著的心理博士們也開始撰寫大量學術報告,把人們渴望的所有結果都和樂觀快樂扯上關係,像是身體健康和事業有成,有些報告還刊在新出版的<<快樂研究期刊>>上。正向心理學(或稱「快樂學」)這門新學問立刻成為媒體的熱門主題,登上新聞雜的封面故事,報紙也持續為樂觀的人大肆宣傳好消息。...從此之後,在解釋正向想法和正向結果的關聯時...他們可以求助於理性知識,並加上學術論文的標準用語 : 「有研究證明......」
- 正向心理學家通常會小心翼翼地離通俗的正向思考家遠一點。
  - 史丹佛大學的學院派的快樂研究學者宋雅.柳波莫斯基 (Sonja Lyubomirsky) : 「我們做的事和通俗的正向思考家截然不同,我們從事的是科學研究,但那些人只會信口誇談自己的想法。」
  - 正向心理學家不認同「吸引力法則」,也不承諾會讓讀者致富,相反地,她/他們鄙視財富。... 她/他們把焦點放在更崇高的目標,就是取得快樂以及隨之而來的所有好處,像是健康。
  - 塞利格曼,  <<改變 : 生物精神醫生與心理治療如何有效協助自我成長>> (What You Can Change...and What You Can't) 和<<真實的快樂 : 運用正向心理學,在生活中實現個人長處,達到生命最大的成功與情緒最深的滿足>> (Authentic Happiness: Using the New Positive Psychology to Realize Your Potential for Lasting Fulfillment)
  - 正向心理學家也加入了生涯教練這一行,例如塞利格曼一直到2005年都在當生涯教練。
  - <<正向心理學教練手冊 : 讓快樂學在客戶身上發揮作用>> (Positive Psychology Coaching Putting the Science of Happiness to Work for Your Clients) : 「把快樂賣給大公司這個想法聽起來似乎荒謬可笑。」... 結論 : 「快樂不需要人去推銷......快樂會推銷自己。」
- 管理式醫療服服業者和保險公司起身反對傳統心理治療,斷了心理治療師的財路...
  - 塞利格曼建議大家不要再研究以探究病理為目標的「負向心理學」...
- 如此安逸的時代,怎麼會有那麼多負向想法呢?塞利格曼怪到人類演化的環境充滿危險 : 「因為我們的大腦是在冰天雪地、洪水氾濫、饑荒蔓延的時代中演化的,因此大腦時時刻刻都在擔心災難,會去尋找哪裡出錯。問題是,這在更新世時有效,有利於人,但在現代世界卻沒有用。」

追本溯源
- 塞利格曼, <<真實的快樂>> :
  - 「人若終其一生都汲汲於追求正向情緒,會完全感覺不到真實與意義。而人若感覺不到真實與意義,絕對不可能獲得真實的快樂。」
  - 屏棄正向情緒,探尋起「性格」
- <<學習樂觀,樂觀學習>> (Learned Optimism: How to Change Your Mind and Your Life) : 教讀者改變想法,往樂觀的方向去想
- 芭芭拉.何德 (Barbara Held), <<有怨言就說,別再勉強微笑>> (Stop Smiling, Start Kvetching), 抗議正向心理學認同「用正向的幻想」來變得幸福快樂。 : 「各門各派的正向心理學家都宣稱自己力求嚴謹的科學,若是這樣,怎麼會願意拋棄『現實』和『客觀性』呢?」
  - 她認為有些正向心理學家有「雙重認知標準」,一邊認同客觀公正的科學,一邊贊成在日常生活中抱持「樂觀的偏見」。


快樂與健康
- 正向心理學和一般正向思考的中心主張一樣,認為快樂 (或樂觀、正向心情、正向情緒或正向的「一切事物」)不僅值得追求,實際上也有益處,能讓人更健康、更有成就。
- 不管用什麼標準來衡量,快樂或正向的人確實看似在工作上比較有成就,求職時比較可能獲得第二次面試機會,上詞比較可能會給予正面評價,比較不會因長期壓力而身心俱疲,在事業上比較可能步步高陞,不過這大概只是反映出企業偏愛正向態度、討厭負向的人
- 研究大多只證實快樂與健康有關,完全沒有說明兩者的因果關係 : 人是因為快樂才健康呢?還是因為健康所以快樂呢?
  - 其實,長壽的關鍵就是文筆好,這樣的推論搞不好還比較合理。
- 事實證明,樂觀無助於延長肺癌患者的壽命。
- 何德引用的某些研究甚至推斷,悲觀之類的負向特質長期而言比樂觀和快樂更有益健康。
  - 樂觀可能會導致在中年或老年早逝,原因可能是樂觀的人比較常冒險。
  - 九到十三歲左右的孩子,若實際了解自己在同儕中的地位,比較不會憂鬱,反之,抱持正向幻想、以為自己大受歡迎的人,比較容易憂鬱。
  - 老年人中,悲觀者在生活發生負向變故後,比較不會陷入憂鬱。
- 不過媒體把訊息傳給大眾時,容易扭曲成「正向情緒對健康有正向影響」,由此可見,媒體長久存在偏見,不喜歡「不合事先預期的研究成果」。
- 蘇珊.西格斯鐘 (Suzanne Segerstrom)研究主題 : 正向情緒和免疫系統可能有關。但她的研究結果充其量只能「有正有負」,甚至可以說是「負向的」,不過若看她在報紙上對研究的說明,妳/你絕對看不出來。
  - 「樂觀非常有益健康,此外,樂觀的人總是比較擅於調整情緒,而且多數樂觀的人都比較不會生病。」
  - 「如果研究成果不符合眾人預期,別說坦伯頓獎,什麼獎都得不了。」


正向心理學與坦伯頓的關聯
- 從2000年到2009年,坦伯頓基金會共捐了兩百二十萬美元給塞利格曼的正向心理學中心,另外還捐了約一百三十萬美元,資助五花八門的正向心理學研究計畫,研究感恩、謙卑、人際關係等主題。
  - 坦伯頓是皮爾的助手,而且本身也是小有名氣的正向思考大師。...坦伯頓寫了幾本自我成長書,有些就直接由他的基金會出版,非常方便。
  - 基金會本身沒有黨派,不過立場嚴重偏頗,支持「自由企業制度」。
- 現代最有名的正向思考完揚家大概非歐普拉莫屬了...
- 強納森.海德特 (Johnathan Haidt) : 「很多正向心理學家自認為是反抗者,反對心胸狹隘的心理學家,因為後者仍沉迷於『負向』的主題,像是憂鬱、精神官能症、痛苦。」
- 不過正向心理學似乎在對抗負向心理學時,把反叛氣力用盡了,現在提出許多研究結果來溫暖多數保守派的心。
- 正向心理學不公平地濫用一切力量,取抓著現況不放,從這點就可看出正向心理學內含的保守思考。
  - 正向心理學和通俗的正向思考一樣,幾乎只重視人要如何藉由調整觀點來改變內在。
  - 塞利格曼直言不諱地反對改變社會,立文說明「環境」對人的快樂有何影響 : 「關於環境,好消息是改變環境有時確實能讓人更快樂;壞消息是改變環境通常不切實際而且所費不貲。」
    - 每次有人提出改革,要求男女同酬,絕對會有人同樣拿「不切實際而且所費不貲」這個論調來加以反對。
  - 確實,若環境影響人的快樂甚小...那好的工作與學校、安全的社會、全民健保以及其他必要的自由,若追求這些對於讓人快樂沒什麼效果,那為什麼要提倡呢?
  - 塞利格曼 : 「我斷定我的正向心理學理論完全錯了。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它的重點是快樂,這太複雜了,無法用科學加以解釋。」不過呢,他表示能修正這個問題,只要加入「成功」與「成就」這兩個概念就行了。...所以他改走的領域是「正向社會科學」。
  - 迪納 : 「我討厭轉向正向社會科學,因為社會科學包含了社會學,而社會學『軟弱無力』,嚴重缺乏贊助人。」

正向心理學大師之怒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pixnetinpen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