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青少年時,我發誓我絕不要有小孩。這是童年時期受過苦的人,普遍會有的感覺,她/他們內在的受傷小孩會說 : 「不要再把另一個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來了,她/他們可能會跟我一樣受苦。」
- 只有等到底層產生改變後,我們才真正有可能當個愛到靈魂深處的父母,放棄僵化和極端化的思考模式。底層的改變則必來自於「除魅解惑」,我們必須先從自己內心的家庭意象裡分離出來,從客觀的角度觀察,我們自己當小孩時,曾經是被怎樣養育的,然後使用新的資訊改變這些法則。

在孩子的世界地圖裡,和她/他們相遇
- 回映 : 
  - 把自己的身體位置、姿勢和呼吸方式都能夠完全模仿另一個人。像是,模仿孩子。
  - 回映孩子的說話和說話方式來達成,她/他們訊息的內容,跟說話的過程。「感覺」可以靠觀察小孩的臉部肌肉、眉毛、眼睛、唇和呼吸方式來偵測。
- 同理心
  - 成人常常會過度刺激小孩,小孩開始時會覺得有趣,然後會厭倦,卻又因無法脫離成人的掌控而焦慮。
  - 每個小孩都有不同的忍受度,我們必須能夠察覺她/他們真正的呼聲。
- 講她/他們的語言
  - 一個優秀的溝通者,也一定擅長學習用別人的語言講話。「沒有人會用同樣的方法,理解同樣的字。」
- 領導

- 深愛孩子的父母都必須回答兩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
  1. 孩子有感覺特殊的需要
  2. 孩子天生是堅強的
- 發展階段的需求 :
  - 基本的安全的需求 : 大量的擁抱
  - 管教 : 生命裡的第一次獨立感,雖然能量充沛,卻是粗糙和自戀的,必須靠明確的紀律和規範來調和。
  - 表達情緒的需求
    - 憤怒常跟擊打、破壞東西、叫名字和詛咒這些行為搞混在一起,這些破壞性的行為其實和憤怒的感覺並不完全相同。感覺到和表達出憤怒的同時,不一定要那麼具有破壞性。
  - 謹慎的美德
    - 「謹慎」是對於將做的事情的一種「正確的推理」,正義、勇氣和節制都出自「謹慎」。
    - 模仿
    - 形成價值 : 價值觀必定是根植於自由感的,也必須變成一種習慣的動作。
      - 由於許多父母只是在重複上一代的威權模式,我們的道德教育幾乎到了破產的地步。價值觀不是靠命令就能得來的,不可能命令人熱愛生命。人們暫時會聽話,只是要避免遭受處罰,或是為了停止內心罪惡感的聲音。這和真正的價值觀形成無關。
      - 「慾望的習慣化」 : 生命的快樂體驗,能夠讓我們對生命培養出正常合理的嗜好和骨口。慾望並不用排斥,孩子需要正常合理的慾望,才能做出有價值的選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pixnetinpen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