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個人的苦惱多半是自尊低落造成的。
  - 有時問題是因為自尊發展不全而直接展現的結果 - 例如,害羞、怯懦、害怕堅持或親密關係等。
  - 有時則是否認自尊低落,拒絕面對現實而造成的 - 如霸道的控制行為、強迫的儀式行為、習慣不當的攻擊行為、以恐懼為出發的性關係、破壞性的企圖心 - 這些行為都是為了使自己感到有能力、可以控制及有價值感。
- 低自尊衍生出來的問題,同時會持續破壞我們的自尊。
- 心理治療的重點應該擺在自尊的建設上。與自尊相關的方式來問問題,讓人能注意到自己的選擇與行為將如何影響自我觀感。意識到這點,是個人成長的一大動力;它常能幫人處理並超越心中的恐懼。
-能暢快地表達感受而不受批判、責罵、質問或挨長篇大論,自有其價值。

揭發「光明」面
- 任何懂心理學的人都知道,否絕心中的兇手是很危險的。卻鮮少人知道,棄絕心中的英雄有多可悲。
- 有時我們對自己的優點毫無所知,不知自己能做什麼。然而有時,我們卻是故意壓抑自己所知道的優點。
- 人擁有解決問題所需的一切資源,而必須把這個信念傳達給對方。

生存策略
- 人類天生能夠解決問題。我們在解決困難和挑戰時,都會有意無意地滿足自身的需求。有時我們使用的方法並不實際,甚至具破壞性,但至少都是為了保護自己。即使自殺也是一種逃避巨大痛苦的悲劇性自衛方式。
- 也許年輕時我們經歷了一連串傷害和排擠,而發展出一套自我保護的方法 - 先行拒絕別人。這辦法雖無法帶來幸福,甚至造成痛苦,其本意卻是為了減輕痛苦而發的。這種為我們帶來痛苦,但缺之又使人不安的生存策略,心理學上稱之為「精神官能症」的策略。
- 人們雖然知道自己很退縮、性好攻擊或逃避親密關係,卻不知原因在哪,不懂自己盲目行動所求為何。羞恥和罪惡感無法幫她/他們改善現況,反而使她/他們更難忍受。
- 幫助人們認清自己最嚴重的錯誤可能只是一種不當的自衛,她/他們必須檢視並了解自我譴責的感受。等自責的情緒消失後,人們便能自由思索哪些方法能滿足自己的需求。「如果妳/你有自己的看法,知道哪些事物不符自己所需,妳/你會願意找尋更能滿足自己的方式,嘗試不同的方法嗎?」

潛在人格的統合
- 在自我接受的實踐時,要接受「所有的自己」。思考、情緒、行動和記憶。然而我們的「全部」,還包括價值觀、觀點及各種情緒等潛在自我。多數人未能察覺的。
- 認為每個人只擁有單一種人格,只有一套價值、觀念和反應這種論調過分簡化人性。
- 我們除了將自己定義為成人外,每個人心中都還有一個小孩 - 也就是我們小時的影像。孩提時的許多情形與對事情的反應,將永遠成為我們心理的一部分。然而我們也許因為誤認為「扼殺」心中的孩童是長大的必要過程,於是很早便壓抑內在孩童的情緒、認知、需求與反應。
  - 否絕或排斥內在的孩童,人必無法完整圓熟,這對個人的獨立性關係尤甚。忽略這點的人往往只會向外界或其他人求助,結果總是無功而返 : 我們所需要的答案不在自己與別人之間,而在成人自我和內在孩童之間。
  - 連自己都在拒絕自己的人,包括拒絕心中的孩童。這也是為何外界的肯定從來無法撫平心中創傷的原因。
- 「潛在自我」或「潛在人格」是個人心理中極為活潑的一部分,有其獨特的想法、價值取向及「人格」。
  1. 內在兒童 : 我們心中童年的自己。
    - 它具備兒童的價值觀、情緒、需求和反應;是一個過去的、特殊的、因個人經歷及發展而產生的,獨一無二的孩童。
  2. 內在少年 : 心中青少年時期的自己
    - 它具備青少年的價值觀、情緒、需求和反應;是一個過去的、特殊的、因個人經歷及發展而產生的,獨一無二的自己。
    - 這部分的潛在自我通常在我們選擇配偶時,扮演重要的角色。
  3. 內在異性 : 男性心中的女性潛在人格,以及女性心中的男性成分。
    - 我們與異性的關係,與我們和內在異性間的關係,有著重大的關連。
    - 一個對女性完全不了解的男人,可說是與自身的內在異性完全隔絕。反之亦然。
    - 喚起個人與內在異性的關係 - 意識其存在,接受並平靜視之,使整體人格能更加圓熟,可以加強愛情關係。通常女人遠較男人能接受自己心中有個內在異性的想法。
  4. 內在母親 : 反應了個人母親的人格、觀念及價值觀
  5. 內在父親 : 反應了個人父親的人格、觀念及價值觀
  6. 外在自我 : 表現於外的自我,簡單來說,就是別人看到的妳/你。
  7. 內在自我 : 只有我們自己看得見,體會得到;它是私人的,主觀的。
- 潛在人格的平衡或統合的方法 :
  1. 學會察覺特定潛在人格的存在,並就個人的經驗範疇,將之孤立出來加以定義
  2. 了解我們所意識到的自己,與特定潛在人格之間的關係 (例如意識、半意識或潛意識,接受或抗拒,善意或敵意)
  3. 找出潛在人格的特徵,如潛在人格的主要想法、情緒及反應方式等
  4. 找出潛在人格的哪些需求未獲滿足,以及它們與妳/你認識的自己之間的關連 (例如,希望別人能聆聽妳/你的話,接受妳/你,並尊重妳/你等等)。
  5. 找找看,當妳/你的重要需求和願望受冷落或未獲滿足時,潛在人格中哪些部分會使妳/你做出破壞行為。
  6. 在自我與潛在人格中,建立一種接受、尊重、和善而公開的交流關係
  7. 找出特定潛在人格與其他潛在人格間的關係,設法解決其間的衝突 (藉對話、把話說完及反映等方法)。

- 自尊的著力點不在特定的知識或技巧,而在個人的思考、決策、學習、堅持等能力上。過程才是重點,而非其內容。
  - 自信能面對生活中基本的挑戰
  - 自信自己應有獲得愛、成就與快樂的權利。
- 如果一個人不了解成人自尊的本質和根源,認為自尊是「讚美的反映」,實際生活上將蒙受重大損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pixnetinpen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